4月8日瑪格麗特•撒切爾,150年裏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1979-1990)以87歲高齡逝世後,西方世界裏大部分的訃告和紀念文章都未提到,正是在她的首相任期裏,中英兩國政府談判簽署了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英協議決定了香港的未來,是其今日成功的基石。
研究撒切爾時代的歷史學家傾向於對香港問題輕描淡寫,認爲撒切爾從未對它傾注全力,只是簡單地留給外交官去處理。但事實上撒切爾對香港問題極爲關注,對其方方面面進行了詳細的討論,並在談判中代表英方做出了事關香港未來的關鍵決策。今天,香港已是中國光彩照人的組成部分,在後世的記載中,撒切爾在香港主權和平移交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也必將成爲她的一筆更重要的遺產。
撒切爾在香港問題上發揮的重要作用之所以被忽視甚至遺忘,可能是因爲她不論在英國還是世界舞臺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在英國,她是自19世紀80年代的格萊斯頓之後權力最大、爭議也最大的政治人物。在1979年她出任首相前,英國政治生活的常規是集體行動、充分就業和受調控的經濟。但在20世紀80年代她的領導之下,「自我中心主義」、自由選擇和個體自由的理念成爲新的主宰。她在公衆的思想意識裏激發起的這些觀念首先在英國迴盪,然後擴展到全球——在20世紀90年代影響到東歐,後來又影響到中國。
您已閱讀21%(537字),剩餘79%(20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