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遊資

「無奈」的遊資

FT中文網投資與財富管理編輯馮濤:近月溫州民間資本紛紛迴流至銀行,讓存款餘額飆升。中國民間資本通常遊離於實體經濟之外炒作各類資產,爲何現在只求保本?

媒體近日報導,溫州民間資本紛紛迴流至銀行等金融機構,4月末溫州銀行業各項存款餘額突破8000億元,人均儲蓄4.341萬元,創歷史新高。

近幾年民間資本成爲中國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它們多遊離於實體經濟之外、以炒作資產的遊資和熱錢形式出現,它們的流向往往決定著其「光顧」領域的價格變化。

遊資、熱錢紛紛爲何紛紛迴流銀行?以它們逐利的本性,肯定不會在存款賬戶上停留很長時間,未來它們又會流向何方?

您已閱讀31%(197字),剩餘69%(4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