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技術的革命,必將改變石油領域的供求格局,歷史的經驗表明,技術改革一定會推動社會革命。與此同時,歐巴馬總統出於解決就業和逆差問題,加大了美國出口石油的力度,而中國已經成爲世界重要的石油消費市場。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現在是改革中國石油體制的大好時機,是改革石油產業組織、重新設計石油產業交易結構的大好時機。但是,在討論中國石油體制改革,甚至僅僅是討論全面開放原油和成品油市場時,卻是阻力重重,反對者的重要觀點不外是「保護國家能源安全與經濟安全」。這種結論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
概言之,從產能的絕對量上講,中國是鋼鐵產銷大國。2012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了世界粗鋼總產量的46.29%(數據來源:英國鋼鐵統計局(ISSB)),相對應的,國內對於鐵礦石的需求量巨大,國內鐵礦資源雖然豐富,但仍需大量進口,進口依存度在60%左右。與鋼鐵行業類似的是,國內原油進口依存度超過了50%,也處於相對較高的水準。對於放開國內石油進口權的呼聲,國內業界一直以鐵礦石市場爲例,阻礙原油、成品油市場的全面放開,指出石油進口權放開後將重蹈鐵礦石的覆轍,即將大幅推高國際石油價格,傷害中國的石油產業,進而危害國家的能源安全。但這樣的結論只是簡單的將國內鐵礦石與原油的需求量大、對外依存度高等特點聯繫起來,並未考慮到國際市場上鐵礦石市場與原油市場結構上有本質上的不同。事實上,這種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一、市場壟斷程度差異
您已閱讀19%(596字),剩餘81%(24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