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

Lex專欄:中國銀行股便宜嗎?

什麼在拖累中國四大行的股價?影子銀行是因素之一。由於這一體系的不透明,人們很難知道問題將以何種方式顯現。這就令銀行股的估值問題,轉變爲投資者是否相信北京能掌控局面的問題。

任何人想找證據證明過去幾年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期望值越來越低,只需看一眼中國最大的幾家銀行。在雷曼倒閉前經濟繁榮時期上市的四家大銀行,當時定價的市值至少是其賬面價值的3倍。即使是2010年上市的中國農業銀行(AgBank),市淨率也達2.5倍——是當時西方銀行的兩倍多。現在中國五大銀行的市值僅略微超過其賬面價值。然而,它們都頂住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趨勢,發佈了強勁的一季度業績,超出分析師預測。這說明中國的銀行股很便宜嗎?

有意思的不僅僅是市淨率的絕對值。五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農行、中國建設銀行(CCB)和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相比歐洲銀行(市淨率0.8倍)的溢價是迄今最低的。中國各銀行的估值首次與美國的銀行不相上下,而且近一年來相對於亞洲銀行(市淨率1.4倍)存在折讓——鑑於中國在指數中的權重,這一點尤其突出。綜合來看,五大銀行剛剛公佈了10%的同比利潤成長,且每家銀行都達到或超過預測。從運營上看,它們都在應對2012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這正慢慢侵蝕它們的利潤率),並正藉助收費服務降低對貸款收入的依賴。

那是什麼因素在拖累股價呢?因素之一是中國談論很多、但難以量化的影子銀行系統。而將貸款重組爲同業資產以避開放貸上限,以及由不透明的貸款池支持的投資產品所引發的憂慮,是任何經歷過金融危機的人的噩夢。這些大銀行的參與程度最低,但這一體系的不透明意味著,人們很難知道問題將以何種方式顯現。

您已閱讀87%(644字),剩餘13%(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