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中國——現在還不到4月。中國各大銀行的2012年業績公佈期終於到了。中國第二大銀行本週率先報告業績,淨利潤成長14%。這聽起來不錯,但卻是中國建設銀行(CCB)六年來最慢的利潤成長。這是北京放鬆利率管制的結果,此舉消除了國有商業銀行的豐厚息差。2012年最後三個月,建行的淨息差下降5個基點。其他銀行想必也有類似下跌。
中國各銀行可以做些事來抵消這一趨勢。由於投資者尋求比微不足道的3%更高的存款回報率,針對高收益理財產品的需求增加了。短期內,銀行可能受益——銷售這些投資產品以增加手續費收入。建行的手續費收入在第四季度同比成長30%。研究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指出,這些理財產品管理的8兆人民幣,相當於目前銀行存款基礎的十分之一,而這個比例在2010年初僅爲2%。
但這對銀行來說並非全是好訊息。理財產品的市場需求,也提振了通過企業債券獲得更廉價信貸的市場。理財產品的逾四分之一投資於企業債券。中國國有企業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比銀行貸款收益率低100至150個基點。這進而影響了對貸款——這一銀行主營業務的需求。因此,企業債券構成了去年下半年中長期信貸發放總額的五分之二,而商業銀行僅佔13%——分別創下最高和最低記錄。長期來看,這可能不利於作爲企業債券買家的銀行,因爲他們犧牲了6.5%的貸款收益,去換取5%的債券收益。中國銀行業輕鬆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回了。
您已閱讀94%(589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