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天有靈,他會如何看待自己的繼任者最近的舉動?面對蘋果(Apple)股價下跌,蘋果的部分回應措施可能是藉助金融工程——這位偉大的創新家一定會憎惡這種想法。但蘋果已經這樣做了:如矽谷(Silicon Valley)的其他企業一樣,蘋果正謀求借力債券市場,爲股票派息和回購提供資金。
現金充足的企業居然成爲華爾街固定收益產品發行的豪客,這簡直荒謬透頂。甲骨文(Oracle)和思科(Cisco)總共擁有800億美元左右的現金和投資,但這兩家公司也揹負著共360億美元的債務。這些企業最初只是通過發債爲大型收購籌資,後來逐漸對此上癮。而擁有約1450億美元可支配流動資產的蘋果公司,居然會動發債的念頭,這可能就更不可思議了。目前我們對蘋果發債方案的細節知之甚少,但這個方案的產生,緣於蘋果改變了財務策略。在新的財務策略下,蘋果計劃再額外回購500億美元的股票。蘋果希望,新策略能夠徹底洗脫長期困擾自己的「對股東不友好」的惡名。
借力金融工程有兩個好處。其一是,因爲利息具有減稅效應,提高槓杆率通常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稅負;此外,由於發債可用於回購部分股票,提高槓杆率在理論上通常會提高普通股回報率。但更重要的一個好處是,技術企業有鉅額的現金儲備困在海外,它們目前只有依靠發債來間接利用這部分資金。
您已閱讀33%(562字),剩餘67%(11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