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蘋果面對「保鮮」難題

像去年那樣頻繁推出新品,會降低蘋果的規模效應,並擠壓利潤率。但從去年秋天至今,CEO庫克的道歉次數已超過他推介新品的次數。投資者們正在失去耐心。

2010年1月末,當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走上講臺,爲iPad揭幕時,蘋果(Apple)股價僅略高於200美元。當時買入蘋果股票的投資者,如果持有至今,能獲得將近一倍的回報,回報率高於包括亞馬遜(Amazon)在內的所有其它大型美國科技公司的股票。

然而,最近蘋果股價跌至每股400美元下方,突顯該公司發展勢頭正在放緩。今年春天,蘋果沒舉辦過任何一次場面華麗的活動,這是iPad推出以來首次發生。

蘋果去年秋天發起一場產品攻勢,當時幾乎爲它所有產品都進行了升級,其股價也升至700美元以上的峯值。但自那之後,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道歉的次數,已經超過了他推介新品的次數。

您已閱讀16%(302字),剩餘84%(15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