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開始駛上快車道,日本央行4日決定推出新的貨幣寬鬆措施,試圖在兩年之內使其貨幣基數翻一番,通膨達到百分之2,以刺激長期低迷的經濟。本輪量化寬鬆政策頗具新意,日本央行宣佈,用基礎貨幣量取代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作爲央行貨幣市場操作的主體目標,兩年內將基礎貨幣量擴大一倍,2014年底達到270兆日元。日本央行還決定將更長期限的國債納入收購對象以壓低長期利率,同時擴大購買風險資產。
從貨幣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利率與貨幣供應量具有著天然的負相關關係,這樣的一種聯繫也會在一定條件下失效,這是因爲利率不可能爲負值,因此央行的寬鬆存在著一定的上限。但從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改變政策目標的舉動來看,由於利率水準已經極低,日本央行開始轉換跑道。當然,過度的量化寬鬆會帶來通膨的上升,並帶來國債收益率水準的提高,導致量化寬鬆失效,但日本這樣一個長期處於通縮的經濟體,似乎並不需要在短期內擔心通膨,這也成爲了日本央行試圖說服市場的一個重要關節。日本新量化寬鬆的不同之處就是爲了改變通膨預期,從而達到刺激投資與消費,使日本經濟重回持續成長的軌道。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市場相信日本央行的這一舉動存在著可行性,日本股市在日本央行的利率決議後迅速上升,日元開始大幅度貶值,都表明市場相信日本央行能夠完成通膨目標,同時日本的主權信用不會破產。筆者也認爲,日本對美元的匯率將可能在今年年底達到110-120的水準。
您已閱讀34%(595字),剩餘66%(1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