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敲響歐元警鐘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錢斯:歐元區對塞普勒斯危機採取了非同尋常的救援方式,這既是一種很不公正的安排,也使退出歐元區對南歐國家變得有吸引力。

也許正是塞普勒斯——一個2008年才加入歐元區的小國——在經濟上的微不足道,才使得歐盟當局決定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來解決它的金融危機,而這種方式突顯了歐元系統本身的脆弱。歐元區的救援方案未能保護塞普勒斯兩家最大銀行大多數儲戶的儲蓄免遭巨大損失。在救援之後,塞普勒斯的資本流出又受到嚴厲管制,這破壞了歐元區內部資金自由流動的理念。歐元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0年首次進行了對希臘和愛爾蘭的援助,救援總額超過1000億歐元。在救援中,銀行的投資者和儲戶都受到了保護。而塞普勒斯的例子說明,也許歐元區這次大大修改了劇本。對於受危機困擾的歐元區南部國家來說,塞普勒斯所代表的這種銀行業救援的新方式,使得退出歐元區變成了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它引發了這樣的問題:歐元區何時會解體?而不是會不會解體。

歐元區的單一貨幣系統試圖把在經濟效率和生產率方面差別巨大的一些國家聚合在一起,這種努力的根本性的不現實,在數年的危機之後已經逐漸浮出水面。儘管歐盟當局和歐洲央行努力掩蓋這種不現實,但其顯現是必然的,因爲歐元區的富國根本沒有無限制地補貼窮國的能力,而如果沒有外部支持,那些競爭力弱的歐元區國家的社會環境會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忍受。

除非你上個月生活在火星,你應該知道,塞普勒斯,一個地理上距離中東比歐洲大陸近的島國,被迫向歐盟當局尋求資金援助,因爲它最大的兩家銀行,因爲拿儲戶的錢去購買希臘國債而瀕臨倒閉。塞普勒斯沒有足夠的資金對兩家銀行進行資本重組,因爲它的金融業佔總體經濟的比重太大了。救援總共需要大約150億歐元,這對於年GDP只有170億歐元的塞普勒斯來說太多了。塞普勒斯是歐元區經濟總量最小的國家,也低於除西藏之外的中國任意一個省。但對於曾經救援過西班牙、愛爾蘭和希臘的歐元區來說,這筆錢是九牛一毛。但歐元區和IMF當局決定,塞普勒斯必須自行籌集所需救援資金的三分之一。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一段時間之後,塞普勒斯就像被人拿槍指著腦袋一樣,不情願地接受了這樣的安排。而它只能從那兩家銀行的股票、債券持有人和大儲戶那裏籌集這筆錢。

您已閱讀32%(866字),剩餘68%(18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