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末,發達國家的智囊機構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祕書長安赫爾•古里亞(Angel Gurría)到訪北京,參加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參會者除了古里亞外,還有67家大型跨國企業的執行長或董事長,以及其他「外國專家」,包括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史丹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以及中國政府內部的許多高層人物,包括將發表主題演講的張高麗。論壇的主旨是討論中國未來的發展選擇。
1980-2012年中國人均GDP成長了36倍,其經濟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從2.2%上升到了15%。同期美國、日本和德國的人均GDP成長倍數分別爲4.1倍、4倍和3.9倍,而這三國加起來佔全球經濟的比重跌落近一半,從40%降到23%。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是全球主要對手的好幾倍,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和商品輸出國。
那麼,爲什麼那些商人、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要從世界各地跑到北京,建議中國人如何處理好本國的經濟問題?難道不應該是中國人走向紐約、倫敦、法蘭克福和東京,告訴發達國家如何處理好經濟問題嗎?
您已閱讀19%(495字),剩餘81%(21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