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保護

FT社評:數據保護法規應合理可行

如何在資訊自由和個人隱私之間找到平衡?相關法規的修訂應尊重這一原則:個人是其私人數據的最終所有者,但任何新法規都必須合理,便於實施。

去年,歐洲公佈加強數據保護法規的議案,這些議案當時被譽爲私隱權方面的重大進步。現在,由於人們擔心法規衝擊企業,布魯塞爾正在斟酌是否修訂草案的某些方面。但任何變更都不應犧牲這樣的基本原則:個人是其私人數據的最終所有者。

歐洲數據保護法規改革姍姍來遲。現行法規設立於1995年,當時世界遠未網路化。隨著科技的進步,用戶在整個網路空間的活動都能被追蹤,他們的數據也能被挖掘用於盈利目的,因此現在必須解決一些相關的重大問題。

在一個國境線無足輕重的行業,應該制定協調一致的法規。但任何新法規都必須合理,可以實施。在這種背景下,布魯塞爾考慮重審可能與成員國法律發生衝突的部分條款(例如數據存儲方面)是正確的,因爲成員國的法律條文也是爲了保護消費者。擔心法規的實施成本過高,規定過於嚴苛,可能會抑制歐洲數字企業的競爭力,也是合理的。

您已閱讀46%(359字),剩餘54%(4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