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科研

科研不應成爲美國減支的犧牲品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賴夫、英特爾前CEO巴雷特:以財政責任之名削弱美國研發能力,如同以提高飛機效率之名拋棄發動機。科研促進美國長期經濟成長的作用難以替代。

據說,19世紀50年代的英國財政大臣威廉•格拉德史東(William Gladstone)曾問過偉大的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一種被稱爲「電」的新發現是否具有實用價值。法拉第答道:「啊,先生,很可能用不了多久您就能對它徵稅了!」

科學發現在改善生活、創造財富方面是無與倫比的。但近幾十年,這一觀點卻在美國遭遇根本挑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數據顯示,在1989至2009年間,用於研發的聯邦支出每年僅成長1.3%,低於國內生產毛額(GDP)2.4%的年增速。這不是什麼好訊息,但情況可能還將惡化。

從週五開始,美國將全面削減聯邦資助的研究,這屬於自動削減預算計劃——「支出封存」(sequestration)——的一部分。此舉大錯特錯,將使有史以來推動經濟成長的最強「興奮劑」被進一步削弱。

您已閱讀24%(387字),剩餘76%(11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