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的喜劇雄霸央視春晚小品節目十多年,長期位居在壟斷性的國營媒體核心位置,形成了一種強勢風格,爲官民同賀的節慶文化盛典,注入了鄉野的活力和民間調笑氣氛。
趙本山的那張標誌性的「豬腰子臉」與央視的「國字臉」,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二人轉腔調與字正腔圓、深情無限的央視朗誦風格混雜在一起,其喜劇性的效果益發明顯。以致陳佩斯式的市井小癟三無事可幹,只好坐在家裏一邊喫麪條,一邊看東北二人轉。看膩了,就去搓麻將。
近年來,趙本山式的搞笑似乎也已走到了盡頭。不想看趙本山忽悠的,可以上網看美劇,玩遊戲,聊天和刷微網誌。在網路上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於農耕文化的鄉村笑料甚爲隔膜,並且,新一代人的笑點也發生了變化。爺爺奶奶一輩的人只要一看見馬季的形象一出現,不要等他開口,就笑得不行。爸爸媽媽一輩的人的生活趣味則離傳統鄉村並不遙遠,他們尚能從趙本山的二人轉中得到樂趣。而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看來,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即使是鄉村出身的年輕一代人,他們也長期在外打工,對村子裏的那檔子事兒日漸隔膜。趙本山式的靠取笑村子裏肢殘或腦殘者的惡作劇,也就難以爲繼了。趙本山的受衆羣體慢慢萎縮,剩下的主要是那些留守在村子裏的中老年婦女。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理解,近年來人們雖然每年還仍對趙本山在春晚上的表演有所期待,但每一次收穫的總是失望。
您已閱讀41%(554字),剩餘59%(8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