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歐盟

中國深入歐洲心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錢斯:中國認定需在歐洲建立一個自由貿易橋頭堡,它選中了瑞士。中瑞正協商的自由貿易協定將給中國帶來巨大戰略利益,可能會鼓勵歐盟考慮和中國啓動自由貿易談判。

2012年進出口總額已佔中國經濟總量的將近一半,國際貿易對於中國經濟與社會已變得至關重要。1999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決定,是中國崛起爲一個世界性經濟與貿易強國的最重要的催化劑。但在2000年之後,WTO未能完成被稱爲「多哈回合」的新一輪貿易協定,從而未能讓WTO體系的演進跟得上全球化的飛快步伐。但儘管如此,世界各國依然自願性地通過締結各種雙邊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以獲取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帶來的好處。

自由貿易所能帶來的經濟好處已經得到無數次的證明。不同的國家各有不同的強項和弱項。取消進口限制和關稅可以鼓勵一國從別國進口更爲廉價和高質量的產品,而出口本國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自由貿易對所有人都有利,因爲更細密的國際分工可以提高經濟效率。這反過來又可以促進別國更多的貿易和經濟成長。歷史表明,兩個國家在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其雙邊貿易額平均可以提升一倍之多。

目前中國大陸已經利用其巨大市場和強大亞洲影響力的吸引力,在全球戰略性區域和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例如東盟、香港、澳門、智利、祕魯、新加坡、紐西蘭和哥斯大黎加。中國與東盟貿易量巨大。香港和澳門已經成爲重要的經濟和戰略資產。智利和祕魯都是產銅大國,而中國在大舉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過程中已成爲世界最大的銅進口國。巴基斯坦是中國重要的戰略盟友。紐西蘭是中國重要的食品進口來源國。新加坡是東亞兩大主要貿易和金融樞紐之一。哥斯大黎加則爲中國提供了與《美國-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交易的通道。

您已閱讀37%(629字),剩餘63%(10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