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阻止了嚴重衰退,但我們需要避免『舊病復發』。今年將是決定成敗的一年。」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最近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說的話。她這樣說是對的。參加達沃斯論壇的商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專家都鬆了一口氣。這是自2007年以來金融災難第一次沒有成爲論壇的焦點。高收入國家的經濟沒有跌下搖搖晃晃的大橋,但這一事實並不能保證經濟會快速回歸成長。這很有可能出現。但目前還不確定。
信心已有所改善。一個指標是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與隔夜指數掉期利率(OIS)之間的利差,它衡量的是銀行間貸款的違約風險。以歐元和美元計,兩者之間的利差分別下滑至僅僅10個基點和16個基點。此外,股市已從2009年3月的波谷中強勁復甦,尤其是在美國。脆弱的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券收益率與德國公債的利差大幅縮窄:在義大利,這一利差從2012年7月末的5.3個百分點下滑至2013年1月25日的2.6個百分點;在西班牙,這一利差從6.4個百分點降至3.4個百分點。隨著投資者對主權國家的信心得到改善,他們對銀行的信心也有所增強。(見圖表)
信心改善並不限於高收入國家。在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中,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資本……觸及新高」;「自(2012年)6月以來,發展中國家債券利差……下滑127個基點」;「自去年6月以來,發展中國家股市上漲12.6%」。所以,這是一種全球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