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

東南亞吸引銀行家目光

長期以來,東南亞與中國和印度的高速經濟成長相比,一直黯然失色,但該地區對於經濟衰退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很多經濟學家認爲該地區的經濟實力被低估。

幾周後,當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行政總裁冼博德(Peter Sands)塌上仰光機場的停機坪時,那一刻將標誌着該行在被迫離開10年後重返緬甸。

這還將突出表明,東南亞正變成渣打銀行亞洲業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渣打銀行的註冊地在英國,但根據目前最新全年數據,2011年該行約90%的稅前利潤來自亞洲、非洲和中東地區。該集團超過四分之一的稅前收入來自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和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地區。印尼是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渣打銀行持有該國寶石銀行(Permata)的少數股權。

您已閱讀17%(259字),剩餘83%(12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