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地鐵

倫敦百年蛻變的啓示

FT專欄作家凱:150年前那項改變倫敦風貌的下水道工程告訴我們,對市政工程的審批不宜糾結於細枝末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能否為後世留下更好的城市和環境?

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150週年紀念日適時地提醒我們,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祖先們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1858年,泰晤士河是露天的下水道,反常的天氣導致了所謂「大惡臭」(the great stink)的發生。臭烘烘的氣味令倫敦的諸多地區無法居住。坐落在河畔的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更是重災區。

要求整治的呼聲高漲。接下來十年,工程師約瑟夫•巴澤爾杰特(Joseph Bazalgette)主持修建了龐大的地下下水道系統。該工程不僅解放了倫敦人的鼻子,還提升了倫敦的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泰晤士河兩岸河堤的建成。北河堤如今是倫敦的交通要道,並承載著數座花園。河堤之下是地鐵線和倫敦的主下水道。泰晤士河南岸的下水道之上是從市政廳(County Hall)至塔橋(Tower Bridge)的步行道,在這裏能觀賞到世界上最爲壯觀的河景。

150年來,這些下水道滿足了英國首都的需要。直到最近,它們的容量纔開始面臨壓力,不久將在地下深處開挖新的泰晤士河隧道。這種工程所需的技術在巴澤爾杰特的時代尚不存在:巴澤爾杰特修建下水道系統的20年前,布魯內爾(Brunel)父子修建了泰晤士河的第一條河底隧道,但它總長不及四分之一英里,施工過程勞民傷財。

您已閱讀39%(548字),剩餘61%(8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