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中國政府新挑戰

上海耗資4億人民幣將一處工業舊址改造成中國大陸第一個國營當代藝術博物館。當代藝術,既爲中國提升形象帶來機遇,也爲中國官方帶來挑戰。

一支巨大的溫度計聳立天際的壯觀畫面可不是常常都能看到的。而如今它就出現在中國首家國營當代藝術館——去年十月開幕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Power Station of Art)。曾經的南市發電廠的大煙囪被裝點上醒目的紅色和白色,顯示著每天的氣溫。這個佔地41200立方米的龐然大物俯瞰著輕柔的黃浦江,景象驚人。

上海市委耗資4億元人民幣(約合4千萬英鎊),以出名高效的中國速度將這個19世紀的工業舊址,改造成爲中國大陸第一個公共藝術博物館。花了多長時間?9個月。「這個決定反映出要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融入上海歷史與文化背景的意圖,並且也符合將特色鮮明的都市建築改造爲當代藝術空間的國際潮流。」

「這是這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媲美倫敦的泰特美術館或者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上海雙年展的聯合策展人延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介紹說。「上海美術館同樣也在爲上海雙年展(展至3月31日)找一個有著足夠空間的新家。遷往的新址曾經作爲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位於一片價格非常有競爭力的空曠地,那裏已經被規劃爲一個大的文化區域。」

您已閱讀17%(486字),剩餘83%(23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