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企業

分析:德國企業如何應對市場動盪?

德國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因此該國企業尤其容易受到全球需求波動影響。當應對動盪已成爲全球企業的「新常態」,德國公司的經驗就愈發值得借鑑。

直到最近,已有百年曆史的西門子(Siemens)柏林燃氣輪機廠還在全力以赴地趕製訂單。該廠憑藉着高技術機械領域的雄厚實力吸引訂單,其中90%發往海外。

但去年,隨著歐元區投資信心的減退,訂單增速開始放緩。而先前兩年,西門子似乎已經從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恢復,並於2011年收穫創紀錄的利潤。爲了應對訂單增速減緩,去年11月,這家業務囊括列車、醫用掃描儀和輸電設備等多種產品的德國工程企業集團出臺了60億歐元的成本削減計劃。

西門子財務長喬•凱瑟爾(Joe Kaeser)去年解釋稱,公司沒料到復甦持續的時間這麼短:「經濟週期的變化頻率已經大大提高。如果假設當前週期已經結束,那麼它最多只持續了我們以往所習慣的週期長度的一半。你可以討論這(週期縮短的現象)是否已像一些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成爲『新常態』……這仍有待觀察,但對全球工業而言已是一項重大變化。」

您已閱讀17%(382字),剩餘83%(18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