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塔倫提諾美化暴力?

《旗幟週刊》高級編輯考德威爾:新片《被解放的姜戈》的導演塔倫提諾一本正經地精心佈置了基本規則,讓角色可以在更多的場景下盡情殺戮並且逍遙法外。

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新片《被解放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中,最讓人不解的一幕出現在片尾字幕中。觀衆們看到來自美國人道協會(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的保證:電影的拍攝過程沒有傷害動物。在這部以內戰前美國南方爲背景的電影中,奴隸被捆在樹上鞭打,赤身裸體的黑人摔跤手被命令用大錘猛擊另一個人的頭部,惡狗將逃跑的奴隸撕咬成碎片。這一切爲片末對白人男女的大肆屠殺埋下了鋪墊。在塔倫提諾式的拍攝手法下,受害者們痛苦地扭動、喘氣、尖叫。看完本片的觀衆,擔憂的不是塔倫提諾對於動物的態度,而是他對於人類的態度。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批評家A•O•史考特(A.O.Scott)將其稱爲一部「關於奴隸制和種族主義的令人不安、意義重要的電影」。他錯了。德國出生的賞金獵人(克里斯托弗•瓦爾茲(Christoph Waltz)飾)解放了奴隸姜戈(Django,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飾),希望他能找出一夥凶殘的奴隸督工頭。二人試圖解救姜戈的妻子,她被驕奢淫逸的坎迪先生(Monsieur Candie,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飾)帶到了一座種植園。歷史的細節時而準確,例如當時的奴隸主可能的確像塔倫提諾影片中的角色那樣把「黑鬼」(nigger)一詞掛在嘴邊;但也有失準之處,例如「曼丁哥搏擊」(Mandingo fighting)純屬子虛烏有。

當然,我們不能將一部劇情長片當成公立電視臺的紀錄片——塔倫提諾的宗旨是娛樂,不是啓蒙。但正因此,影片既不「意義重要」也不「令人不安」,它只能作爲一種文化現象看待。《被解放的姜戈》對奴隸制的運用,如同色情片對護士套路的運用:給真正的噱頭提供烘托。《被解放的姜戈》的噱頭是暴力。

您已閱讀39%(776字),剩餘61%(11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