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老外」在中國買房

很多國際買家喜歡中國的傳統民居,但它們往往產權結構複雜。有些人乘勢濫用保護弱勢羣體的相關制度提出補償要求,否則就不註銷戶口。

中國大陸購房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沒於全球各大地產經紀公司的辦公室。但是,有一小部分外國人(而且人數漸趨增多)卻逆其道而行之,如今選擇在中國大陸置業。

很多國際買家喜歡上了中國的傳統民居(它們的數量越發稀少),其中就包括了北京的四合院(多數建於1644年至1912年間的清代(Qing Dynasty))以及上海阿泰科式的洋房和里弄民房(其歷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期)。這些傳統民居通常位於中心地段,而且房價不菲。舉個例子說,一座總面積550平米的四合院輕輕鬆鬆就能賣到6000萬人民幣(約合960萬美元)的高價,而且重新裝修的錢買主必須自掏腰包,里弄民居售價則高達每平米7萬元人民幣。

加拿大人李豪(Leo Seewald)重新裝修了廣州一幢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紅色磚房,整個過程感覺其樂無窮。爲了完整保留房子的風貌,他還專門定做了阿泰科風格的鐵窗框,房子其它部分也同樣採用此種設計式樣。但李豪也發現了傳統民居的一大缺陷——產權結構錯綜複雜。

您已閱讀13%(419字),剩餘87%(29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