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號公路(Route 66,橫貫大半個美國的一條公路——譯者注)就是它們該去的地方。甚至中國的G6京藏高速也可以。歐洲汽車製造商需要進入歐洲以外的任何地方——在歐洲,汽車銷量只有一種趨勢:下滑。難怪飛雅特(Fiat)老闆塞爾吉奧•馬爾基翁內(Sergio Marchionne)希望再購入克萊斯勒(Chrysler)6%的股權,將其持股比例升至65%。這家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規模相對而言最小,但其銷量同比成長20%,增速是福特(Ford)和通用汽車(GM)的4倍多。正好,飛雅特需要彌補歐洲市場境況不佳的影響。
馬爾基翁內的興趣也顯示出,自美國政府在危機之後引導重組以來,美國汽車製造商取得了多大進步。去年美國汽車銷量成長逾13%,爲20多年來最快。儘管如此,外國汽車的在美銷量增速仍超過美國兩大汽車製造商。
去年12月,豐田(Toyota)汽車銷量增速幾乎是福特的5倍,是通用汽車的近兩倍。BMW(BMW)、雷克薩斯(Lexus)和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正在分食美國豪華汽車製造商的午餐。總的來看,美國轎車和輕型汽車銷量今年可能會成長5%,超過南韓,但僅爲中國的一半。
您已閱讀58%(493字),剩餘42%(3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