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龐氏騙局不知不覺在迫近。中國金融要害問題在於缺乏信用,喪失信用定價的基礎,在信用遞減作用下,融資方式日益呆板,融資效率日趨低下,大部分金融手段被扭曲成龐氏騙局。
最典型的案例是,原本用於高效配置資源的股票市場蛻變成不付息的圈錢場,股票變成廢紙:無權利、無收益,比債券市場都不如,起碼債券還要還本付息。
基於信用,債權市場對於中國的適應性要高於股權市場,但債權市場已經出現信用缺失下龐氏騙局的蹤跡。債權市場的系列問題包括,評級虛高、惡性擔保、過度借貸層出不窮,整體性風險居高不下。2011年,中國非金融企業信用債發行額達到2.26兆,其中僅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額就達到了1.84兆。事實上,一些城投債與垃圾債離違約只有一毫米的距離,卻在地方政府、銀行等聯手出擊下化險爲夷,甚至還因爲地方政府的隱性背書而進入債券發行黃金時期。令人關注的是,中國信用債市場保持著「零違約」的紀錄。無準確的信用定價,債券衍生品市場就是一場可怕的噩夢,比龐氏騙局更加糟糕。
您已閱讀17%(434字),剩餘83%(20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