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感恩節之後的「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是在線購物的狂歡節。它能取得什麼樣的業績,讓我們拭目以待。中國類似的網購節日——光棍節(或雙11節)銷售規模已經達到了前者的兩倍。此類「赫曼節日」(指商業目的大於傳統紀念意義的節日——譯者注)被指毫無意義,但這樣的話沒有說到點子上:只要大家都能滿載而歸,誰在乎節日的意義?中國的購物者似乎很開心。不過,零售商的利潤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爲有四個「1」,所以11月11日在中國被稱爲「光棍節」。中國最大的在線零售平臺阿里巴巴(Alibaba)將其商業化,平臺上的商戶在這一天推出了博人眼球的大額折扣。週日,阿里巴巴淘寶(Taobao)和天貓(Tmall)平臺的銷售總額達到人民幣191億元(31億美元),達到去年光棍節的四倍,去年美國「網購星期一」的兩倍。這還不包括競爭對手的業績。諮詢公司睿析科技(RedTech Advisors)表示,正在擴張網上業務的電子產品零售商蘇寧(Suning)上週末的銷售額超出預期20倍。中國最大網路公司騰訊(Tencent)尚不成熟的零售管道儘管銷售額僅爲人民幣5000萬元,但這代表著630%的成長。
「網購星期一」在「黑色星期五」之後,通常是美國零售商在一年中開始實現淨盈利的一天。但在中國,盈利只是美好的願景。爲了在利潤薄如紙的市場分得一杯羹,雄心勃勃的在線零售商拼得你死我活,然後還要推出更引人注目的優惠活動。中國第二大在線零售商京東商城(360Buy)尚未實現盈利。蘇寧的營業利潤率在一年內減半,降至2.6%,而競爭對手國美(Gome)也處於虧本狀態。阿里巴巴的平臺模式至少能盈利——不管誰在平臺上降價銷售什麼東西。持有阿里巴巴四分之一股份的Yahoo(Yahoo)提交的申報檔案顯示,阿里巴巴營收成長75%,營業利潤率達到40%。阿里巴巴有朝一日將會上市。在那之前,試圖在中國不斷成長的購物勢頭中嗅得機遇的投資者,最好像網購客一樣尋找划算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