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大量坊間證據表明,很多美國人對美國經濟的表現感到失望,但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卻以絕對多數票重新入主白宮。這是否表明,美國前總統、民主黨人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提出的「經濟纔是關鍵,笨蛋」(the economy, stupid)的競選口號是錯誤的?不一定。我手裏有一張表格,列出了自衰退前的2007-08年峯值水準以來,主要工業經濟體的表現。經歷過衰退及隨後的復甦之後,加拿大高居榜首,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淨成長4.1%,美國其次,成長2.2%,德國排在第三名,成長1.7%。法國較之前峯值水準下降0.8%,日本下降1.9%。英國幾乎排在榜單的末尾,GDP淨下滑3.1%,在七國集團(G7)中的表現僅好於義大利。
這些數據包括一些估值,但都是歷史記錄,而非預測。其中各國的差異很大,很難用人口統計學來解釋。美國肯定在某些方面做得很棒。
由於國會中共和黨人的反對,美國經濟刺激的規模不像歐巴馬所期望的那樣龐大。儘管如此,遺憾的是,他的財政部長一直沒有公開宣稱美國政策的相對優越性,就像之前曾擔任財政部長一職的民主黨人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會提出的那樣。
您已閱讀31%(512字),剩餘69%(11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