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該怎麼做?必須向英國經濟政策的制定者提出這一問題。只有自滿之徒纔會安於現狀。英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毛額(GDP)環比成長1%,這個訊息的確令人欣喜。不過,英國GDP已連續四個季度陷入停滯,第三季度相比2008年第一季度仍縮水3.1%。
我依然相信,2010年雷厲風行地推行財政緊縮是個巨大的錯誤。這個錯誤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它對歐盟(EU)實施緊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0月份,多恩•霍蘭德(Dawn Holland)和喬納森•波特斯(Jonathan Portes)在《英國經濟學會評論》(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名爲《弄巧成拙的緊縮》(Self-defeating austerity)的文章。該文認爲,相對於不實施這類計劃,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國家實施這類計劃,很可能會使得英國的GDP在今年縮水4.3%,在2013年縮水5%;此外,它還會使得2013年英國公債相對GDP的比例升高5個百分點。這種結果可能是「進一步、退兩步」。
鑑於長期利率已降至創記錄的低位,整個歐盟以及英國都有充足理由重新斟酌一下財政政策。但與此同時,也有充足的理由考慮擴充政策工具組合。第一條(不那麼令人滿意的)理由是,財政政策不會發生改變。第二條(不那麼令人不滿意的)理由是,如倫敦諮詢公司Smithers & Co的安德魯•史密瑟斯(Andrew Smithers)所言,需求疲弱可能並非短期的週期性問題,而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如果真是這樣,財政刺激充其量只是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