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週二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人都會發覺,白宮的競選真是讓人筋疲力盡。兩位候選人都有機會在言辭上給對手猛烈一擊,但卻都缺乏這樣做的能量和智慧。當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承諾通過降低利息稅、股息稅、資本利得稅來幫助中產階級時,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本可以嘲諷他兜售富人計劃,但歐巴馬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轉移了話題。與此同時,歐巴馬的助手留下了一段較長的影片證據,證明他們曾試圖歪曲(原因尚不明確)一場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的性質——9月11日美國大使在班加西一場失去控制的反美抗議中遇害。羅姆尼對此次襲擊表示譴責,但他前言不搭後語,以至於似乎只有歐巴馬稍微聽懂了他在說什麼。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總統必須在筋疲力盡、各種資訊充斥大腦的思維狀態下,做出大部分的關鍵抉擇。
然而有一個話題,兩位候選人頭腦都非常清晰並且完全一致。他們都熱衷於「制裁」中國。羅姆尼譴責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以維持中國對美國的經常項目盈餘。他說:「如果我當選,上任第一天就會把中國列爲匯率操縱國。」這種政治套話使得他可以採取一定的補救措施。原則上歐巴馬並不否認羅姆尼的抱怨。他只是說,他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讓中國將人民幣匯率提高了11%。同時,他還指責羅姆尼「對那些率先向中國外包業務的公司投資。」
兩位候選人都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行違背自由貿易之實。他們在冒險做出無法兌現的承諾,卻毫不自知。9月份羅姆尼就在後工業化的俄亥俄州的競選中使用了「(上任)第一天就……」的措辭,但相比全國電視辯論而言,在該中心地帶州的演講更容易被遺忘。歐巴馬說得沒錯,最近幾年人民幣匯率在升高,但這或許主要是因爲經濟下行導致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下降,而不是因爲歐巴馬政府財政部的任何舉措。朗柏德街研究所(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查爾斯•杜馬斯(Charles Dumas)最近指出,由於忽略了中國勞動力市場和出口領域的通膨,我們高估了中國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