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

中東轉型:當帝國邊緣遭遇現代性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孫興傑:土敘關係緊張帶有歷史蘊義,中東五百年「帝國邊緣」的歷史是理解該地區轉型關鍵。

最近,敘利亞內戰的砲火已經蔓延至土敘邊境地區,10月3日從敘利亞境內發射的砲彈落到土耳其的小鎮,土方隨即開砲還擊。砲擊事件引爆土耳其的反敘情緒,第二天議會便通過決議,授權政府在危急情況下可以越境展開軍事行動。土耳其軍隊進入敘利亞的大門似乎已經打開,土敘邊境地區或許將成爲新的戰場。

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後,土耳其便拋棄了昔日的朋友,強烈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臺。現在,土耳其對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在增加。回顧歷史,19世紀30年代,埃及的統治者阿里通過敘利亞進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而今天,土耳其則大有南下敘利亞之勢。有「影子中情局局長」之稱的美國專家喬治•弗里德曼在預測一百年後的世界格局時斷言,土耳其將會恢復在鄂圖曼帝國昔日藩屬地的影響力,換言之,一個新的「鄂圖曼帝國」將復活。「阿拉伯之春」波及的國家都曾經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爲什麼土耳其在這場革命風潮中如此積極作爲。

歷史沒有重演,卻在輪迴。500年前的中東地區正處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狂飆突進般的征服之中,在蘇萊曼大帝的主導下,帝國將巴爾幹、北非、阿拉伯半島收入囊中,並將哈里發從開羅遷移到伊斯坦堡,鄂圖曼帝國成爲伊斯蘭文明的代言人。這些地區淪爲鄂圖曼帝國的邊緣地帶。對於阿拉伯人而言,鄂圖曼帝國的興起意味著阿拉伯文明的衰落。美國學者希提不無感慨地說:「中世紀時期,包括黑暗時代,阿拉伯國家並沒有變成黑暗地區;但近代卻變成黑暗地了。」帝國邊緣地帶所具有的鮮明特色決定了中東地區的發展的「歷史航道」,只有瞭解中東過去五百年「帝國邊緣」的歷史,才能觸摸到中東轉型與發展的脈動。

您已閱讀29%(685字),剩餘71%(16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