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臥底經濟學家

經濟成長並非理所當然

FT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經濟成長是個現代發明:20世紀的成長率遠高於19世紀,而1750年之前幾乎可忽略不計。持續成長是理所當然的嗎?

今年夏天引起最大反響的一篇經濟學論文出自羅伯特•高登(Robert Gordon)之手。論文題目直截了當,叫做《美國經濟成長是否已終結?》(Is US Economic Growth Over)。而他發出疑問的理由非常充分:如今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經濟成長最明顯的衡量標誌——還沒有恢復至2007年金融危機剛爆發時的水準。

西方世界未能從危機中恢復,顯然是高登的悲觀理論如此引人注意的原因,但事實上,高登極力避免從任何短期困境中得出結論——即便這個「短期」困境已經持續5年以上了。

自網路熱潮興起以來,高登一直主張一個觀點:與先前幾波創新浪潮相比,資訊革命似乎微不足道。比如內燃機、抽水馬桶、電氣化和電話機,都出現在大約1850年至1900年之間。這個觀點在提出時就頗有道理,如今亦然。(這麼說吧,你是願意放棄智慧型手機、Facebook和寬頻,還是打開水龍頭就有的熱水和抽水馬桶?)

您已閱讀27%(398字),剩餘73%(10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