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

Lex專欄:谷歌要警惕「雄心陷阱」

對用戶來說,拋棄一種搜索引擎輕而易舉。如果谷歌過度操控搜索結果,偏袒自身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可能導致用戶流失,那就會栽在自己的雄心上。

想征服世界,通常要徵得世界的同意——儘管像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這樣的野心家曾試圖跳過這一步。谷歌(Google)宣稱,其目標是「組織」全世界的資訊(而非世界本身),但資訊就是力量,因此拿什麼作爲交換就成了不可迴避的問題。

谷歌已經表示,願意在它自身提供的服務——包括地圖、股票行情和航班時刻表等——出現在搜索結果顯要位置時,予以標註。此舉意在安撫歐洲監管機構,後者擔憂谷歌會利用其在總體或「橫向」搜尋領域的主導地位,打壓「縱向」的競爭者,如在旅遊或購物領域。批評者稱,谷歌可以操控其橫向的搜索結果頁面,讓用戶幾乎看不到其競爭對手縱向的產品服務。

考慮到谷歌在搜尋領域的份額(據ComScore估計,其在美國份額爲60%,在歐洲還要高得多),監管機構的擔憂是合情合理的。但搜索引擎不是電腦操作系統,在不同的搜索引擎(或類似應用)之間進行切換的成本幾乎爲零。而消費者對完整資訊的渴望意味著,如果谷歌爲了一己私利而過度操控搜索結果,可能會導致用戶流失。正因此,谷歌已經具有了相當的透明度。在結果頁面找到付費廣告、谷歌產品或競爭產品並非難事。

您已閱讀73%(483字),剩餘27%(1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