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同胞的車,打擊外敵的痛處。上週,一些中國人在就東中國海上的長期領土爭端向日方抗議時,就採取了這種「聰明」的做法。昨天,在抗議活動期間關閉的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在華工廠恢復生產。然而,該公司表示,「考慮到目前的局勢」,將下調中國區的產量。豐田是真的被反日情緒擊到了痛處?還是說,減產意味著豐田遭遇了更大的問題?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廠商衆多。銷量飛速成長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那些日子曾經讓日本汽車製造商應接不暇。過去5年,日本汽車在華銷量年均成長15%,僅爲歐洲汽車的一半。對豐田而言,一個關鍵原因是該公司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豐田是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商,而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然而,豐田在華汽車銷量只佔其全球銷量的十分之一。而日產(Nissan)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華汽車銷量都超過各自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此外,豐田過去在召回有問題的車型時,曾因優先照顧美國市場而在中國招致批評。
沒錯,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是其領導人有意培養的。但要說這種情緒影響了中國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那就大錯特錯了。南韓和歐洲品牌汽車的在華銷量增速可是快於中國本土品牌。日本企業在中國許多行業中都有卓越的表現。便利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的全家(FamilyMart)、7-Eleven和羅森(Lawson)已在中國許多城市迅速鋪開。結果,光明食品(Bright Foods)等中國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在過去5年已累計下降10%(數據來自歐睿資訊諮詢公司(Euromonitor))。與此同時,迅銷公司(Fast Retailing)旗下的UNIQLO(Uniqlo)現已成爲中國極受歡迎的服裝品牌。豐田的問題不在於其是一個日本品牌。它的減少決定更像是出於戰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