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姚明之時,NBA突然發現,自己的全球化原來只是一個虛弱的概念;如今又沒有了易建聯,NBA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和受歡迎程度,都在大幅下降。過去11年,想以中國爲翅膀,翱翔全球的美國職業籃球,終於遭遇到全球化的瓶頸。
這當然不能說是易建聯迴歸CBA所致。事實上,易建聯在NBA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機會,回國是自然選擇。早在姚明退役之前,NBA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就在下降,一方面和姚明在火箭隊的最後兩三個賽季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養傷有關,另一方面也和NBA在海外過快的擴張相關。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就宣佈過NBA宏大的全球化戰略,甚至連在中國興建十幾座籃球館、開設中國職業聯賽的構想都有。但這一攻略還沒在中國生根,中國官媒就被三緘其口,甚至不能再稱NBA爲NBA,必須在地化地稱之爲「美職籃」。
這只是傳播口徑上的一點小小調整,用意味深長。美國職業體育,想拿中國市場作爲全球化跳板,門都沒有。
您已閱讀24%(405字),剩餘76%(12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