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面對中國媒體,國際奧委會市場委員會主席海伯格都會說,他如何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出現在奧運市場夥伴行列中,奧運行銷的舞臺對於中國品牌的成長將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可是在倫敦,人們看不到中國品牌的影子。只有在中國奧運代表團隊服以及其他一些代表團單項運動隊的比賽服裝上,能看到一些中國品牌。即便如此,和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相比,中國企業體育行銷的表現,還是有了明顯滑坡。姑且不論最頂級的「TOP夥伴」,其下四級奧運贊助商中,也都沒有中國品牌的存在。就算不是奧運官方贊助商,贊助某個代表團、某支運動隊的中國品牌,也遠不如四年前那麼搶眼。
可以理解海伯格的急迫。在歐美經濟陷入嚴重的二次衰退時,中國是一個最性感、最讓人遐想連篇的經濟概念。「中國製造」早已被世界所接受,中國品牌卻無從尋覓。
您已閱讀32%(340字),剩餘68%(7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