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

Lex專欄:增產干預油價

與政策制定者因擔心油價過高而制定的增產政策相比,供需和世界經濟等基本面因素更有可能使油價回落至每桶100美元左右。

當油價開始成爲政策制定者的夢魘,他們會變得何其活躍。三週前,由主要工業化國家構成的七國集團(G7)要求石油輸出國準備生產更多石油。在那之前,油價從每桶90美元漲到了每桶115美元。本週,沙烏地阿拉伯似乎出手幫忙了:有跡象顯示,沙烏地石油日產量已從990萬桶提高到1000萬桶。這個因素與日本的新一輪刺激計劃結合在一起,導致油價在昨日跌向每桶110美元。而且,油價還出現了「閃電暴跌」:本週一,油價在30分鐘內暴跌4美元。如果這裏說的是其他任何一種大宗商品,相關部門恐怕早就已經展開內幕交易調查了。

這些狂亂的舉措,其目的是要確保布倫特原油價格在每桶120美元以下。這似乎是每個人心中的紅線,油價絕不能超過這一水準。沙烏地官員抱怨說,當前的油價水準過高。隨著世界經濟不斷下滑,人們擔心,油價若超過每桶120美元恐將加劇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由於以色列對伊朗的立場日益強硬、美國駐中東各國的大使館遭到攻擊,現在的形勢可謂高度緊張。

單就石油市場本身而言,它很可能會「恪盡職守」、在供給受到政治威脅及需求受到經濟威脅的情況下掌握好平衡。2008年夏,油價曾暴漲至每桶145美元,但那並沒有造成什麼持久的傷害:世界經濟當時早已因銀行系統崩潰而陷入危機,而且不管怎樣,油價總歸是在次年早春又跌回至每桶60美元左右。

您已閱讀74%(545字),剩餘26%(1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