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

分析:爲何銀行家畏懼紐約甚於倫敦?

Hermes Forensic Solutions董事總經理伍茲:英美兩國都缺乏良好的銀行業監管體系。美國似乎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英國依然執迷不悟,未來我們還將看到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受到進一步侵蝕。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簡稱FSA)前任執行長赫克託•桑特(Hector Sants)曾於2009年3月表示:「人們應當畏懼FSA。」我曾是倫敦警察廳(Metropolitan Police)的一名偵探,之後還曾擔任一家銀行的合規專員。我舉報了美聯銀行(Wachovia),指控其涉嫌參與爲墨西哥販毒集團提供洗錢服務,該行最後支付了1.6億美元罰款。目前我確實感到恐懼,但這或許和桑特所說的「畏懼」性質不同。我擔心的是,這種在金融危機形成中起過推波助瀾作用的銀行監管模式到目前爲止仍無改變。未來這將對英國經濟造成破壞性影響。

三年過去了,我在市場中並沒有看到桑特所希望灌輸的那種畏懼。FSA的這一失敗進一步導致了更多的銀行業違規操作以及醜聞。一些市場人士既不畏懼FSA,也沒有將其看做是有公信力的監管機構。2011年,FSA開出的罰單金額總計6600萬英鎊,而從2012年初到現在,美國監管當局已對英國銀行機構開出了金額約爲7億美元的罰單。6600萬英鎊是否可以被看作爲有公信力的威懾呢?

民衆對某些銀行家所作所爲的憤怒之情與日俱增。桑特在2010年的一次演講中表示:「金融圈與其他社會羣體之間已經不再互相信任。」近期爆出的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醜聞以及一些銀行家有關提交虛假利率報價的不誠實行爲或不構成刑事犯罪的言論使這種情況進一步惡化。此類言論對於重建公衆信任沒有任何幫助。

您已閱讀32%(623字),剩餘68%(13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