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光伏產業

光伏「慘業」誰之過?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光伏產業遭遇嚴重挑戰。地方政府爲該產業的過度發展提供了錯誤激勵,又阻礙了優勝劣汰。

自2005年無錫尚德在美國上市以來,中國光伏產業以驚人的速度坐上了過山車。施正榮2005年問鼎中國首富的巨大財富效應,致使光伏產業一度「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目前,僅浙江就有200多家從事光伏產品製造的企業,其中一大半是2007年之後進入的。

無限風光在險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光伏產業就遭遇了需求持續萎縮、供給不斷成長的嚴重挑戰,2011年形勢更急轉直下。多晶矽已從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跌至21-28美元/公斤。目前,該行業庫存高企、經營性現金流銳減,面臨資金鍊條緊繃甚至斷裂的風險。2012年一季度,包括江西賽維、尚德電力、英利在內的10家境外上市光伏企業全部虧損,合計虧損高達6.12億美元。

江西賽維是一個典型案例。從2007年至2011年,賽維總負債由6.17億美元一路膨脹至2011年末的60.1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末,賽維總資產337.10億元,負債總計293.46億元,其中流動負債231.48億元,陷入了資金鍊危局。

您已閱讀21%(426字),剩餘79%(15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