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

迴歸基於常識的制度建設

中國經濟學者管清友:中國亟需從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轉變到以制度建設爲中心,未來發展源泉在於推進經濟市場化、社會政策的廣泛覆蓋、公平正義及國家制度建設。

這是個人心思變的時代,社會各階層達成了少有的共識:中國迫切需要從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轉變到以制度建設爲中心。但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制度建設?

中國崛起並非特例

從歷史的維度來看,過去三十多年,中國只是迴歸她在世界經濟中的應有地位。如果以古代世界中心城市的變遷來觀察,古中國的中心城市領先全球的記錄保持了2800多年,中國經濟也幾乎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輝煌了近3000年。在19世紀以前,中國經濟的總量和規模始終高於西歐。從人均GDP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呈現一條緩慢上升的曲線。在公元4世紀—13世紀近1000年時間裏,中國的發展水準始終高於西歐。從14世紀時起,特別是晚明以來一直到19世紀,中國經濟停滯不前。中西方經濟發展水準從這一刻開始涇渭分明,差距慢慢拉大。西方世界興起,東方世界衰落,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相繼崛起成爲世界霸權國家,世界經濟的中心轉向西方。

您已閱讀12%(382字),剩餘88%(26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