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理應是有錢的地方。這正是爲什麼全球各地計劃首次公開發行(IPO)的企業近年來湧入香港。但也許再也不會了。要說服亞洲的股市投資者出錢正變得越來越難,正如南韓現代煉油公司(Hyundai Oilbank)和其它全球知名品牌,如格拉夫鑽石(Graff Diamonds)和F1一級方程式所發現的那樣。
亞洲的IPO業務下滑劇烈。今年五分之二遭推遲或撤銷的上市計劃發生在亞洲。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資料顯示,這高於2011年的四分之一。從另一個視角看,今年亞洲新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一半(70億美元)已經退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前幾年上市的公司表現不佳:2010年在亞洲上市的公司,股價已平均下跌了四分之一,而同期MSCI日本以外亞洲股指下跌5%。
而IPO的走勢又顯示另一個趨勢:該地區日益成長的養老行業。IPO業務不斷的馬來西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滙豐(HSBC)表示,該國養老基金資產相當於其經濟產出的109%。後果之一是,在吉隆坡上市的棕櫚油種植商環球創投公司(Felda Global Ventures),在國內就爭取到不止一隻養老基金作爲基石投資者。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的養老金資產,僅佔產值的30%,印尼則僅佔7%。這將有所增加,但比較緩慢。
您已閱讀73%(526字),剩餘27%(1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