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待見它們,很多人還對它們鄙視有加。大量通過「借殼」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努力退出美國股市——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中國企業融入世界的故事中出現的這一幕,不會立刻就結束。
那些所謂的「諮詢機構」向中國中小企業保證,在紐約上市好處多多。可是這些企業要麼不明白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要麼只想圈錢。這兩種情況中的突出惡例起到了「一馬勺壞一鍋」的效果:彭博(Bloomberg)的一項指數顯示,自2009年末達到歷史峯值以來,借殼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價已累計下跌逾三分之二,賣空者、對欺詐的擔憂情緒以及流動性不佳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比之下,一項衡量在美上市的中國大型企業(如百度、中石化(Sinopec)和中國移動(China Mobile))股價表現的指數累計上漲了10%。美國中小企業(它們與借殼上市的中國中小企業更具可比性)的股價則累計上漲了五分之一。
Dealogic的數據顯示,近期即將對借殼上市中國企業發出的私有化要約價值將近30億美元,而已完成的私有化交易價值將近40億美元。不過,收購溢價卻有所下滑。2009年時溢價近乎爲50%,今年則降至平均38%。退市之舉雖然在金錢方面會造成些損失,但它至少爲不愉快的經歷畫上了句號。
您已閱讀65%(517字),剩餘35%(2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