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

外國投資者不妨「做空中國」

FT專欄作家漢妮•桑德爾:在微觀層面上,中國目前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更像是一片雷區。可能不久之後,做空中國的策略將勝過做多中國,而對沖基金在這裏會比私募股權基金更喫香。

今年5月,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保險中介公司泛華保險服務集團(CNinsure)宣佈,已收到一家財團的收購要約,擬將該公司私有化。該財團由專事收購的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TPG)領頭,成員包括一家中國本土私募股權基金和泛華集團董事長、當時還兼任行政總裁的胡義南。

數月後,經過耗資約1000萬美元的盡職調查,胡義南於9月15日宣佈該交易取消。據他說,原因是價格談不攏。該公司負責投資者關係的人員在回答英國《金融時報》的問題時,也重複了這一說法。但據一位瞭解該交易內情、也熟悉TPG的人士透露,TPG「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東西,所以決定取消交易」。

假如該交易成功達成,將是近年來國際集團在中國進行的最大私募股權交易之一。TPG及其合作伙伴提出以每股19美元的價格收購泛華集團美國存托股份(ADS,每股相當於20股普通股),摺合爲每股普通股0.95美元,比起該公司在收到要約前一日的收盤價,溢價逾44%。

您已閱讀24%(400字),剩餘76%(12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