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虛擬戰爭:福兮?禍兮?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人權教師、《虛擬戰爭》作者伊格納季耶夫:虛擬技術將會使得民主國家更加輕易地發動戰爭,因爲他們無需再承擔流血犧牲的風險。

獨裁政權和專制政府也許會肆意殺害本國人民,但民主國家不會。當人們要決定是否參戰時,他們很少願意這樣做。正因爲如此,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才說,民主的普及是世界和平最好的保障。他在1795年時寫道,「如果爲了決定是否應該進行戰爭而需要由國家公民表示同意,那麼最自然的事就莫過於他們必須非常深思熟慮地去開始一場如此之糟糕的遊戲。」

當現代思想家,如邁克爾•多伊爾(Michael Doyle)對康德的直覺進行檢驗時,他們不得不加上了一條重要的附加說明:民主國家之間或許不喜歡大動干戈——正因爲此,歐盟(EU)和北約(Nato)國家之間爆發戰爭才成爲一件無法想像之事——但對於專制統治者和實行種族滅絕的統治者,民主國家的確可以非常好戰。

軍事技術領域的最新革命——無人機和網路戰爭——將迫使我們對康德有關民主、和平與戰爭三者之間關係的看法,作出進一步修正。虛擬技術會使得民主國家更加輕易地發動戰爭,因爲他們無需再承擔流血犧牲的風險,而以往,這種風險會讓民主國家的人民在決定發動戰爭時慎之又慎。

您已閱讀24%(452字),剩餘76%(14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