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目前的最大問題在於,我們能否設計出這樣一套改革方案:它不僅具備政治層面的合理性和經濟層面的可行性,而且能夠促進歐元區經濟的內生成長。如果存在滿足這些條件的方案,它會是怎樣的呢?
我們已經知道,歐元區現有機制不滿足上述條件,因此今天才會出臺各種臨時應急措施。最初的機制設計導致成員國之間出現嚴重的失衡。當資金流動枯竭時,這種失衡便在多個成員國引發了一系列金融與財政危機,並遺留下難以負擔的債務。而且,催生失衡的那些因素還使各成員國在競爭力上出現分化。這些問題也需要儘快加以解決。
針對當前危機,歐元區制定了一套基於財政緊縮和結構改革的戰略。此外,扮演「最後貸款人」角色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SCB)、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元區各國政府,還通過臨時性的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和即將建立的、永久性的歐洲穩定機制(ESM),向脆弱經濟體及主權國家提供間接融資。面向西班牙銀行業推出的1000億歐元紓困計劃,是該戰略付諸實施的最新案例——它多半不會是最後一個案例。
您已閱讀19%(437字),剩餘81%(18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