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13億人口,因而食品需求量很大,在這樣的基礎上,理應發展出一個興旺發達的食品和飲料行業。然而,由於中國網民有點過於活躍,中國食品行業往往是醜聞頻出、謠言飛傳,導致食品行業股價受挫。對於投資者來說,中國乳製品行業的股價波動就特別突出。
歐睿國際(Euromonitor)表示,中國人均每年消費6升牛奶,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自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中國最大的乳製品集團蒙牛(Mengniu)的投資回報率已經達到150%,而同期恆生指數(Hang Seng)的投資回報率只有20%。蒙牛頗受追捧:幾乎香港所有的分析師都給予該公司股票買入評級,其股票的預期本益比達到17倍,幾乎是大盤指數的兩倍。或許這是因爲人們相信蒙牛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努力最終會奏效。本週蒙牛表示,將在未來三年斥資35億元人民幣發展大型奶場,以便更好地控制奶源,並採用更爲現代的擠奶方式。
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就是,要警惕下一場食品醜聞。5月份有傳聞說蒙牛的牛奶中被新增了牛尿,該公司予以否認,但蒙牛的股價並沒有遭受重創。但去年12月份蒙牛被抽查出牛奶中含有致癌物時,其股價在幾天之內就下跌了三分之一。其他食品集團也有過類似遭遇。由於不斷有衛生質量事件見諸報端,連鎖餐廳味千拉麪(Ajisen)過去一年的股價縮水62%。
您已閱讀84%(543字),剩餘16%(1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