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就業數據慘淡,歐洲金融壓力日益上升,來自中國的訊息令人洩氣,這些都讓全球經濟正迴歸健康成長之路的觀點看上去極其站不住腳。
隨著不斷下降的收入導致信心日益低迷,進而導致支出減少,這又造成收入進一步下降,悲觀論調有可能再次佔據上風。金融壓力將損及實體經濟(特別是在歐洲)並加劇現有壓力。隨著工業化國家的經濟萎縮,依賴出口的新興市場將受到衝擊。
問題不在於目前的政策道路是否可以接受,而在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要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先考慮一下很多工業化經濟體非同尋常的利率水準吧。美國政府5年期名義借款利率爲0.5%左右,10年期爲1.5%,30年期爲2.5%。德國的利率遠低於美國,日本則更低。
您已閱讀17%(301字),剩餘83%(15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