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奧林巴斯

日本高階主管走出去

FT專欄作家皮林:最近多家日本公司外籍CEO離任的事件,不應被解讀爲日本企業正從國際舞臺撤退。因爲,日本高階主管正在紛紛湧向海外。

奧林巴斯(Olympus)的邁克爾•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索尼(Sony)的霍華•斯特林格爵士(Sir Howard Stringer)。日本板硝子株式會社(Nippon Sheet Glass)的克萊格•內勒(Craig Naylor)。最近幾個月,離開日本公司掌門人位置的外籍高階主管可謂不少。仍在位的外籍高階主管名單縮短了一些。其中最爲著名的肯定要屬在巴西出生的法國人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他10年前來到日本,現在仍擔任日產(Nissan)執行長。難怪人們開始稱他爲「戈恩唯一」(Ghosn Alone)。

一系列離職事件——伍德福德是在幫助揭露一起涉及10億美元的欺詐案後辭職的——給人們造成這樣的印象:日本企業正在從國際舞臺撤退。最近在東京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是「uchi-muki」(向內看),描述的是一國把眼光放在自身的現象。

但考察一下日本企業,你會發現這種印象存在一個小小的缺點:它恰恰與事實相反。外籍高階主管或許在離開日本,但日本高階主管正大舉湧向海外。他們完成的交易可能沒有多麼引人注目,所以沒有登上新聞頭條。然而,在海外併購方面,日本企業出手的力度僅次於美國企業。根據Dealogic的數據,單單今年頭5個月,日本企業就斥資354億美元用於收購外國資產。它們今年的海外併購額將有望與去年創紀錄的837億美元持平。按金額計算,今年全球已完成的跨境交易中,日本企業佔了11%,而2011年爲9%,過去10年的多數時間僅爲2%至3%。

您已閱讀33%(639字),剩餘67%(12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