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語言文化差異的「風險」

FT撰稿人布勞頓:即使是語言和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對「風險」一詞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差異,而不同國家的人對風險的看法就更不同了。

「風險」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風險。即使是語言和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對這個詞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差異,而不同國家的人要想就「風險」統一認識更是難上加難。

在華爾街交易員看來也許只是略有風險的資產,在日本零售經紀人眼中則可能是近乎瘋狂的投機。巴西輸油管線工程師眼中「頭腦發熱」的項目,在其追逐利潤的駐倫敦執行長看來則可能過於保守。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國際風險與戰略管理教授哈維爾•吉梅諾(Javier Gimeno)表示:「不同文化對於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認識存在很大差異。一些文化對不確定性的規避程度極高。人們不願談論不確定的事情,或者常常去模仿競爭對手,而這只是爲了求得一種從衆的安全感。」他發現,地中海和阿拉伯地區的一些文化,「具有很強的宿命色彩。人們不願談論可能情形或可能風險,不願把風險當作話題。這使得外人很難與他們溝通風險問題」。

您已閱讀15%(370字),剩餘85%(20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