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民幣

準備面對人民幣階段性貶值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除非中國經濟狀況根本性惡化,人民幣升值長期趨勢不會改變;但階段性貶值成爲可能,政府如何防範金融危機?

中國人民銀行於2012年5月12日傍晚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可能是因爲之前公佈的4月的宏觀經濟數據明顯低於預期。與此同時,4月外匯佔款就減少605億元,導致國內流動性收緊,可能也是存準率下調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但不少專家預期存準率下調將推動貸款增加,則可能不太現實。近期新增貸款放緩,主要並非因爲銀行缺錢,而是實際部門尤其是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行業顯著減速降低了貸款需求。因此,要讓經濟回升,必須從增強實體經濟需求入手,不能光靠給銀行放水。

而外匯佔款持續減少則提出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問題:中國的政府與企業是否已經充分準備好面對人民幣階段性貶值的後果?自從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在外匯市場所面對的主要是升值的壓力,政府在如何避免貨幣快速升值方面積累了一些或好或壞的做法。但現在市場環境已經在發生變化,自2011年9月以來,資本外流的壓力明顯增大,離岸的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市場也預期人民幣穩步貶值。當然由於央行的直接干預,即期匯率沒有出現持續性的貶值。

但正如央行不可能無止境地阻止貨幣升值,她同樣也不可能永久性地避免貨幣貶值。最近央行不斷地做各種政策表態,加快資本項目開放的意圖非常明顯。剛剛結束的中美經濟對話避開匯率政策卻談到了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的問題,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政策信號:第一,IMF下一次調整SDR籃子的時間是2015年;第二,要加入SDR,人民幣必須首先成爲在國際貿易與金融交易中被廣泛使用的貨幣。也就是說,人民幣在近期內走向基本可兌換的可能性非常大。

您已閱讀28%(656字),剩餘72%(16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