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於2012年5月12日傍晚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可能是因爲之前公佈的4月的宏觀經濟數據明顯低於預期。與此同時,4月外匯佔款就減少605億元,導致國內流動性收緊,可能也是存準率下調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但不少專家預期存準率下調將推動貸款增加,則可能不太現實。近期新增貸款放緩,主要並非因爲銀行缺錢,而是實際部門尤其是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行業顯著減速降低了貸款需求。因此,要讓經濟回升,必須從增強實體經濟需求入手,不能光靠給銀行放水。
而外匯佔款持續減少則提出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問題:中國的政府與企業是否已經充分準備好面對人民幣階段性貶值的後果?自從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在外匯市場所面對的主要是升值的壓力,政府在如何避免貨幣快速升值方面積累了一些或好或壞的做法。但現在市場環境已經在發生變化,自2011年9月以來,資本外流的壓力明顯增大,離岸的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市場也預期人民幣穩步貶值。當然由於央行的直接干預,即期匯率沒有出現持續性的貶值。
但正如央行不可能無止境地阻止貨幣升值,她同樣也不可能永久性地避免貨幣貶值。最近央行不斷地做各種政策表態,加快資本項目開放的意圖非常明顯。剛剛結束的中美經濟對話避開匯率政策卻談到了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的問題,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政策信號:第一,IMF下一次調整SDR籃子的時間是2015年;第二,要加入SDR,人民幣必須首先成爲在國際貿易與金融交易中被廣泛使用的貨幣。也就是說,人民幣在近期內走向基本可兌換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