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法國大選

解決歐元區危機的最佳途徑

FT專欄作家沃爾夫:法國新當選總統歐蘭德表示,他的使命就是爲歐洲帶來「成長和繁榮」。那麼,他能否實現這一值得讚許的目標呢?

法國和希臘的選舉告訴我們,「緊縮計劃疲勞症」已開始顯現。這並不出人意料。對於許多國家而言,看上去不存在擺脫蕭條、通縮和絕望的可信退出策略。如果歐元區這個貨幣聯盟只是一個一般的固定匯率安排機制,那麼它註定會瓦解,就像金本位和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分別於上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瓦解那樣。現在的問題是,歐元區是一個貨幣聯盟的事實,除了延緩瓦解以外,能否發揮其他作用。推動歐元區實行必要變革的最後機會,落在了法國新當選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的肩上。歐蘭德表示,他的使命就是爲歐洲帶來「成長和繁榮」。那麼,他能否實現這一值得讚許的目標呢?

財政緊縮不會改善正在萎縮的經濟體的狀況。於是,緊縮只能導致更多的緊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料顯示,從2008年至2013年的每一年,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總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都將上升,而不是下降。希臘的該比率將會短暫下降,但原因僅僅是債務重組。

最觸目驚心的數據是失業率(見圖表)。15歲至25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希臘和西班牙是51%,葡萄牙和義大利是36%,愛爾蘭則是30%。法國年輕人的就業狀況好一些,但形勢也很嚴峻,年輕人失業比例達到五分之一。我們能相信人們將會無限期忍受這種狀況嗎?不能。人們更有可能像在希臘和法國選舉中一樣,再次投出抗議票。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成爲一年多來被趕下臺的第八位歐元區國家領導人。

您已閱讀29%(639字),剩餘71%(15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