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指出了美元在布列敦森林制度中,作爲全球的儲備貨幣、交易貨幣所承擔的雙重矛盾職能:美國要爲全球的經濟成長和國際貿易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因此需要通過對外貿易赤字或負債的形式爲全球提供美元,即長期維持國際收支逆差,而長期的逆差將導致美元的貶值,這對美元幣值的穩定以及與黃金官價的維繫提出了無法克服的挑戰。對中國而言,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中國將保持貿易順差。
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註定在爲全球提供流動性這一問題上無所作爲,或者「特里芬困境」將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設置困境?未必如此。我認爲人民幣國際化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存在著結構性方面的巨大機會和很好的時間視窗。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加之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演化,人民幣走出去面臨著很好的時間視窗,也是大勢所趨。近年來,通過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建設、跨境貿易結算範圍的擴大,與更多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您已閱讀20%(423字),剩餘80%(17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