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Lex專欄:中國的人民幣方略

美國政客也許會自誇,中國擴大人民幣波動幅度,是在回應美國呼籲。但中國推動匯率自由化,更多是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開放,而非迫於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

華盛頓又可以自誇了。在選舉年,美國政客們也許會宣稱,週一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的訊息正是在回應他們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個舉動只不過是中國向人民幣匯率自由化邁出的又一步。人民幣匯率自由化的過程是漸進式的,迄今爲止也是管理得宜的。重點是,這個過程的下一步會怎麼走。

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日浮動幅度擴大到1%,比之前高一倍)應該會促進雙向的波動,當然是逐漸的:官方在岸人民幣匯率週一走低,但跌幅並未超過原來的日浮動上限。當然,人民幣的自由化是相對的:中國央行仍然每日設定匯率中間價,並進行干預。比如說,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表示,去年年底那段時間,人民幣至少10次出現大幅下跌,但央行每次都在次日設定較高的中間價,其變動幅度都高於當時允許的市場交易價波動幅度0.5%。

那麼下一步會怎麼走?中國過去推出新政策常常一波三折,意味著每前進一步可能(但不絕對)都是下一步的預兆,但我們有希望看到下一步會是繼續朝匯率自由化的方向邁進。改革還在繼續展開。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之前,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將外資的投資額度增加了近兩倍。未來值得注意的舉動可能包括:允許外資進入中國新生的債券市場,並進一步提高對他們的配額。自由化也必須是雙向的,或許也會放寬中國公民投資外匯的配額規定,並允許他們在海外投資。通過擴大潛在的交易區間讓匯率市場承受更大的流量波動,這是個明智的嘗試。自2005年中國引入爬行盯住匯率制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30%——美元本身的貿易加權匯率下跌了10%。這一點並不能阻止政客拿人民幣自由化做文章。但中國推動人民幣匯率自由化,更多地是爲了實現它自己的目標——開放(哪怕是漸進式的),而不是迫於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投資者應準備好迎接更多此類動作。

您已閱讀95%(748字),剩餘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